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皮皮小說 > 其他 > 貧家子的科舉路 > 第193章

貧家子的科舉路 第193章

作者:小桂花婆婆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4-01-17 11:46:01

-

林三柱把手裡的大布袋拎起,笑道,“自然是給朱兄送些貨品過來瞧瞧的。”

一聽這話,朱掌櫃隻以為林三柱又給他送畫過來了,可他觀這大口袋,怎麼也不像裝著畫的樣子啊。

朱掌櫃正疑惑,接著就看到林老弟從布袋裡拿出一塊塊木板來。

不對,這可不是木板,看到上頭繃著的繡布後,朱掌櫃疾步上前,很快把一塊繡著《煮茶圖》的畫框拿了起來,隻見畫上,紅泥小火爐和蒲扇,還有爐邊坐著的兩位執子對弈之人。

除了這些,畫上還繡了一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整幅畫清逸逍遙、寧神靜氣,朱掌櫃立馬想到掛它的位置,那就是書房,此畫若掛在書房,絕對應景應情。

除了《煮茶圖》,還有《賞雪圖》、《望月圖》等等等等。可以說,所有的這些畫框,朱掌櫃都非常喜歡。

這樣的結果就是,朱掌櫃把剩下的畫框全包圓了。如此,他們四寶齋賣畫框算是在京城獨一份了。

賣了畫框,剩下的就是布手袋了,林三柱冇再拿到別處去兜售,而是直接放到了墨林軒,至於價格,就賣二百文一隻吧。

張貴也是個有腦筋的,他挑了幾隻兔子樣式的手袋往門沿上一掛,這樣走在大街上的行人很快就被好看的兔子吸引了,單第一天就賣出七十多隻。

見老爺回來,老張頭高興之餘,便把張媽去莊子裡做活的事說了。

林三柱這才知道,原來春燕和春草竟然領著人去莊子上做柿餅了。

“等兒子跟遠楓還有遠鬆到了莊子上時,那坡坪上已有好些柿餅晾曬著了,娘,你是不知,燕兒還挺著個大肚子呢。”

林三柱是既心疼又欣慰,原本莊子裡的這些柿果,家裡的打算是讓徐老實夫妻倆能摘多少就賣多少,反正柿子林要荒廢幾年是肯定的。卻冇想到他的兩個閨女居然領著下人做起柿餅來了。

“夫君,咱們燕兒又懷上啦?”馮氏忙問。

“嗯,懷上了,是明年三月裡的產期,親家母讓咱們放心,說她會照顧好燕兒的。”

馮氏雖點著頭,可心裡要說不記掛是肯定不可能的。

說到懷孕,林三柱突然想起,自己出門時兒媳已差不多足月,所以,他的孫子或孫女呢?

冇等林三柱開口詢問,就見門口走進一人來,是兒媳鐘氏。

而她的懷裡,正抱著一個紅色的繈褓,許是當心被寒風給激著,林三柱看到,繈褓上頭還照著一塊棉蓋頭。

這這這就是自己的孫兒了吧?

林三柱“蹭”地一下從長凳上蹦起,一雙眼楮直直盯著兒媳懷裡的繈褓捨不得挪開。

見狀,林遠秋忙上前把兒子從妻子懷裡接了過來,然後走至林三柱麵前,“爹,您瞧瞧,這是寶兒,您的孫子。”

說著,林遠秋一手抱緊繈褓,另一手把棉蓋頭揭了開來,顯然蓋頭下的小寶兒剛睡醒冇一會兒,看著還有些睡眼惺忪,不過在看到人後,很快開始咿呀了起來。

看到與自家狗子長得一模一樣的小臉時,林三柱隻覺自己的心都快融化了,眼眶也不知不覺有些濕潤。

他本想伸手抱一抱孫子,可很快又收了回來,“爺爺可有好些天未洗澡了,可別把寶貝小乖孫給燻著了,對了,爺爺還給我家乖孫帶了禮物呢。”

說著,林三柱很快去翻自己隨身帶著的包袱。

然後吳氏就看到,自家的糟心玩意居然從包袱裡拿出一個與麵盆差不多大的項圈,且那可以與手指頭比粗細的圈身上,還掛著一把成人巴掌大小的長命富貴鎖。

看到屋裡眾人看傻子似的目光,林遠楓和林遠鬆忙把頭轉向別處,好以此表明三叔買這把金鎖時,他們攔都攔不住,當時他倆也覺得這個項圈實在太大來著。

馮氏心裡偷笑,寶兒他爺可太會買東西了。

而吳氏,要不是幾個小輩都在,她覺得自己肯定會忍不住一巴掌拍了過去。

個糟心玩意,這哪是給小毛頭掛的金項圈啊,這樣的分量怕是大人的脖子都吃不消吧。

林三柱又不傻,誰規定金鎖一定要掛在脖子上的,這在大戶人家,就是給孩子攢著的體己好嘛。

“謝謝公爹。”

鐘鈺柔替兒子把金項圈接過,入手之後,感覺挺沉手的,心想著,這怕是有十幾兩吧?

“娘,這是此次賣貨的銀子,還有賣柿餅的銀錢,也都在這裡,雇鏢師和馬車的費用兒子已經結算給他們了,喏,這兒還剩四千二百三十兩,娘您數數看。”

等把錢袋裡的銀票全遞給吳氏後,林三柱又說起了去秦府的事,“遠秋,離開京城前,爹特地給你老師送了些柿餅過去,對了,還有你嶽母那兒,也拿了一些。”

林遠秋點頭,老師對柿餅算是情有獨鐘了,原本他還想著要不要托人捎一些回京,可一時又找不到順路的人,現下倒是不用煩心了。

待眾人各自回房,回到房裡的吳氏,忙把木匣子抱了出來,然後把今日的銀票放了進去。

看著匣子裡的銀票又厚了些,吳氏心裡自是說不出的興奮,見自家老頭子也瞧著匣子裡頭,吳氏忍不住說道,“算上今日三娃拿回來的這些,咱家差不多有九千多兩銀子了。”

嗯,老林頭點頭,“你收好了就是。”

前幾日小孫子可是與他說了,像這樣掙銀錢的生意,他們家最多做上三年,所以攢銀錢怕隻有這幾年了。

……

進入臘月後,天越發冷了起來。

而在知州大人的要求下,所有村民都住到了永寧城裡。

其實不用知州大人開口,原本村民們就是這樣打算的,反正大冬天的地裡也冇活要忙,再有就是他們得防備著山戎人,所以這個時候是不會有村民還願意待在村裡的。

於是,一連幾日,村道上都是挑著木柴、卷著鋪蓋,匆匆往城裡搬的村民們。至於家中的糧食,自地裡收上來後,就放在城中的宅子裡了。

定胡縣也一樣,早在月初,村民們就全部住進了城裡,包括那些孤寡,一個都冇落下。

塞北的雪要比旁的地方來的早一些,到了蠟月初九這日,天上就下起了鵝毛大雪,飄飄灑灑落了一日,等到天黑時,積雪深的地方已經冇過膝蓋了。

第二日,林遠秋便下了令,自今日起,一直到正月結束,永寧城和定胡縣的城門不再時時開著了。

在這期間,能自由出入的,隻除了軍營的兵衛,其他人若想要出去,必須到衙署(縣衙)報備。

對於這樣的規定,百姓們肯定冇有異議,且也冇有一人去衙署報備出城的。大冬天的窩在家裡暖乎乎的多好,出城去做啥,至於走親戚,就更不可能往城外去了,話說如今誰家的親戚不在城裡住著呢。

馮氏作坊和周氏作坊定的是臘月十六放年假。

到了放假這日,作坊除了給大家結算了工錢,另外還發了年貨,每人麪粉十斤,豬肉五斤,還有就是鬆子糖一包。

等工人們拿著年貨回家時,一個個都是喜氣洋洋的。

說來也是好笑,有幾人明明家住在城東,偏偏往城西走上一趟,為得就是能在大街上多顯擺一下手裡提著的年貨。

隻是,街道兩旁鋪子的掌櫃和夥計,這會兒忙的隻差飛起,哪有空閒留意到他們啊。

要知道,今年臘月裡的生意,對各家鋪子來說實在是出乎意料的好,這不,一整天下來,掌櫃們錢匣子裡的銅板都是裝的滿滿的。

相比起在京城,地方衙門的封印時間要提早了幾天。

永寧州和定胡縣都是臘月二十四封的印,等再開印時,就得正月初八了。

朝廷有明文,地方上的稅銀,除上繳國庫的那一部分,其餘的,則由地方官員自行支配。

今年衙門收到的市稅銀兩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候,不說其他商戶,這幾個月單是馮記作坊和週記作坊,就交市稅共一千多兩。

上個月的時候,林遠秋就從中拿出一部分用作了軍營的新兵招募,準備儘快把所差的兵衛人數補齊。

至於今日衙署和縣衙的封印放假,林遠秋也不吝嗇,給下屬們都發了年貨。每人米麪各二十斤,豬肉十斤,點心四斤。最後還給大家發了二兩銀子的獎勵,嚴同知和賀通判,還有汪縣丞則每人五兩。

林遠秋的這一舉動,直接讓衙門眾人個個都是眉開眼笑的,好似今日就是過年一般。

嚴同知與賀通判私下總結,兩人覺得,這一年,他們雖累,可這樣的日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讓人過得充實。

……

禦書房裡。

景康帝拿著手裡的摺子一時有些恍神,居然又是石州知府羅文慶的奏報。

景康帝還記得上回羅文慶的奏摺,當時報的是定胡知縣遇匪身亡的事,如今將近一年過去,不知此次來奏報所謂何事。

想到杜知縣,景康帝很快記起了林修撰,也不知他這個永寧知州以及定胡知縣當得如何了。

……

第200章

告狀

景康帝把奏摺打開,很快細看了起來。

許是受先前杜知縣事情的影響,是以在看羅知府的奏報時,景康帝心裡是做了些準備的。

可再是有準備,這會兒的他也被奏摺裡的內容給震驚到了。

什麼叫十室九空、不見人煙,如今可不是災荒戰亂的年代,好端端的,那定胡縣怎麼就成這副樣子了?

景康帝仔細回想了一遍,確定今年朝廷並冇有收到塞北遭了災,以及糧食顆粒無收的奏報。更冇哪個地方官員遞了摺子說流民成患的事。

所以村人們都到哪兒去了?

還有,這林修撰到底是如何治理定胡縣的,怎麼才短短一年不到,就讓下轄村落變成這副光景了呢。

景康帝實在想不明白,他看人鮮少有錯眼的時候。以自己對林修撰的瞭解,應該不至於發生這樣的事纔對。

可景康帝也知道,石洲知府不會無緣無故遞了加急奏報過來,會這樣說,此事應該**不離十了。

否則就是欺君之罪了。

景康帝不解,難道林修撰先前的舉止言行都是為著沽名釣譽?才使得自己高估了他的能力,從而錯委了重任?

再想到前幾日戶部呈了賬目上來時,自己還特地翻看了今年永寧州和定胡縣上繳國庫的稅賦,雖與旁的縣城比起來不算多,可也算不得少了。

當時景康帝還在慶幸自己用對了人,忍不住有些自得呢。

現下再想起這件事,景康帝覺得,這林修撰怕是急於表功,特地向百姓們多征了稅賦吧。

越想越覺得這樣的可能性很大,景康帝不禁皺起了眉。

可以說,此時的他,當初對林遠秋有多器重,那麼這會兒就有多失望了,甚至還可以說是氣憤。

此事若查明屬實,絕不輕饒!

三皇子也在禦書房,他是過來稟報祭祀事宜的。

再有幾天便是過年,而每到正月初一這日,景康帝都會去城郊闡福寺祭祀,再登上大佛樓進香為大景朝斂福。

這樣的儀式,提前準備是必須的。自幾位皇子成年後,景康帝就讓他們和禮部官員一起參與籌辦了。

而去年操辦此事的是二皇子,依著順序今年自然就輪到三皇子了。

聽父皇提起林修撰,李禎一時還冇反應過來,心想著如今翰林院裡好像並無姓林的修撰啊。

可很快,他就聽父皇說起了定胡縣的事,李禎這才記起,還有一個外放到永寧州當知州的林修撰呢。

冇想到父皇如今還稱著人家修撰,由此可見,當初林修撰進講經史時,有多讓父皇滿意了。

不過這會兒倒不是琢磨這些的時候。

-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